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:以孝道为本170


《孟母三迁》:择邻而居孟子年幼时,其母见他所处的环境不利于成长,便三次搬家,最终选择了一个书香门第的邻居。孟子耳濡目染,渐渐养成了读书学习的好习惯,日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。

《孔融让梨》:尊长爱幼孔融年仅四岁时,哥哥们分梨子吃。他主动将最大的梨子让给了哥哥,自己拿了最小的梨子。这件事反映了孔融从小便懂得了尊长爱幼的道理,表现出良好的家教。

《曾子杀猪》:言出必行曾子的儿子曾申贪吃,曾子为了教育他,谎称要杀猪。曾申信以为真,吓得大哭。曾子告诉他,只要说话就要算数,不能欺骗他人。此后,曾申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

《凿壁偷光》:勤学苦读匡衡 家境贫寒,买不起油灯。为了读书,他凿开邻居家的墙壁,借着微弱的光亮读书。他的勤奋刻苦感动了上天,最终考取功名,成为一代名臣。

《悬梁刺股》:发愤图强孙敬夜晚读书时,容易犯困。于是,他在屋梁上悬挂一根绳子,绳子的另一端系着锥子。一旦打瞌睡,锥子就会刺入大腿,让他瞬间清醒。凭借着顽强的毅力,他成为了一名饱学之士。

《岳母刺字》:精忠报国岳飞入伍时,岳母在他背上刺下“精忠报国”四个大字,激励他效忠国家。后来岳飞战功赫赫,成为民族英雄,岳母的教诲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。

《黄香温席》:孝顺父母黄香年幼时,家境清寒,常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温暖床榻。他的孝顺行为感动了乡邻,被传为美谈。

《闵子骞披芦席》:兄友弟恭闵子骞的继母对他十分苛刻,冬天里只给他穿芦苇席做成的单衣。他的哥哥主动把自己的衣服让给他,体现了兄弟友爱之情。

《陆绩怀橘》:诚信为本陆绩年幼时,外出游玩。母亲嘱咐他说,橘子要留到回到家再吃。路上他饥肠辘辘,但仍然忍住诱惑,坚持到了家中。他的诚信品德受到称赞。

《刘玄德三顾茅庐》:求贤若渴刘备三顾茅庐,拜访卧龙诸葛亮。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,帮助他建立蜀汉政权。这体现了刘备知人善任的胸襟。

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逆境成才孟子的母亲对他说: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告诫他只有在逆境中成长,才能磨练意志,成就大事。

《腹有诗书气自华》:学识修养苏轼说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读书可以陶冶情操,提升个人修养,使人焕发光彩。

《温故而知新》:学而思践孔子说:“温故而知新。”学习要不断复习和思考,才能融会贯通,获得新的领悟。

《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》:诚实谦虚孔子说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。”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,才能虚心学习,不断进步。

2024-12-18


上一篇:如何应对孩子不听话

下一篇:教育孩子的年会视频:爱与纪律的和谐共舞